> 角膜塑形术的发展
角膜塑形镜的发展共分为三个阶段:早期角膜塑形镜、中期角膜塑形镜和现代角膜塑形镜。
1)早期角膜塑形镜
早期角膜塑形镜,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 George jessen首次尝试,又称第一代设计。但未能得到临床推广,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①使用的材料,不透气,配戴时间不能很长,只能在白天短时间配戴,因此近视降低的效果持续时间短暂 。
②镜片设计与常规硬质接触镜片相同,患者需要在白天配戴普通硬质接触镜片后才能在摘下镜片后获得一定程度的裸眼视力改善。
这些早期的塑形镜片在配戴3-10个月后能减去最多1.50D的近视,且效果难以预测。且易引发散光。
2)中期的角膜塑形镜
Stoyan等人发明了第二代塑形镜,它设计的最大特点是“反转几何”,三区设计,这种镜片较第一代设计居中性有很大改善,也大大缩短了矫正时间。
① 第二代塑形镜设计中因反转弧很宽,边翘量大,易引发镜片无规则移动,维持镜片良好的定位和居中性仍然较困难。
② 这种设计通常也需要多副才能达到最终矫正效果。更换镜片光度相应地调整以保证患者在白天配戴时有良好的戴镜视力。
③ 这种利用4-5副镜逐步降低近视度数的方法是为了控制好中心定位。矫正期最终减少2.00-3.00D近视度数。
3)现代角膜塑形镜
现代角膜塑形镜采用四区七弧反转几何设计,与前两代角膜塑形镜相比具有:
① 可提高日间裸眼视力。目前,SFDA和FDA批准的最大降幅为6.00D。
②现代角膜塑形镜的设计合镜片与角膜更吻合,稳定性增强,矫正期缩短。镜片的材质远优于前两代角膜塑形镜,透氧性高。3、
据美国眼睛研究基金会2000年估计,全球约有55万人配戴着角膜塑形镜。其中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中国、新加坡、香港、澳门和台湾等地开展较为成功。日本近来已有6所大学医疗中心,对1000余例配戴者进行追踪观察。 据估计我国自1998年夏季引进角膜塑形术至今的20年时间里,全国已有22万人次配戴过角膜塑形镜。
2013年上海国际眼科年会上,来自欧美地区、亚太地区的国际知名专家都把关注的目光投在角膜塑形术上,业内研究者、临床医师、角膜接触镜设计人员及其他相关专业人员深入全面探讨了高速发展的角膜塑形镜领域的技术问题和临床心得。目前,角膜塑形镜经过几代人的不懈专研和努力,无论从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其不仅更具人性化,在科技含量上也取得了质的飞跃。角膜塑形镜以其安全、见效快、矫正效果稳定的优点走到眼视光技术领域的前沿,为业界的青少年矫治近视的良好方式。

  • 沈阳爱瑞视眼科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 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小西路49号/沈阳市铁西区保工南街31号
  • 电话:400-024-8889
微信扫一扫